知子罗,怒江流域曾经的中心,曾经的怒江州州府所在地。坐落在碧罗雪山海拔2300米处的山梁上,与高黎贡山隔江遥遥相望。
可是如今,它只是福贡县匹河怒族乡的9个怒族村庄之一。
一千多年前,远古氐羌部族中的一支乌蛮部落后裔,越过碧罗雪山从澜沧江两岸来到了怒江上方的知子罗繁衍生息,他们自称“怒苏”,是怒族的起源。
那时的知子罗是怒江峡谷最初几个为数不多的集市之一,非常繁华。傈僳语 “知子罗”意思是“好地方”。
作为怒江通往内地的重要驿站,知子罗经历过中央和地方政权的多重统治,且原名叫碧江县。
1912年,云南地方政府派遣怒俅殖边队进驻这里,设知子罗殖边公署;
1916年改为知子罗行政委员公署;
1932年改设碧江设治局;
1949年碧江和平解放;
1950年改称碧江县人民政府;
1954年成立怒江傈僳族自治区(后改为州),县府、区(州)府都在知子罗;
1959年7625部队的团部也设于此。
这里曾一度是怒江流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是怒江流域最热闹的城镇。
但是,随着1962年怒江第一条公路(保山瓦窑-碧江)和1973年碧(碧江)福(福贡)贡(贡山)公路的通车,知子罗显得孤悬于碧罗雪山之上,地域狭窄、交通不便、蔬菜供应困难等问题逐渐显露。
这些问题出现后,知子罗的命运急转直下……
当年地质专家经实地勘测后认为知子罗存在着大面积滑坡的可能,于是在1986年12月,碧江县被下令撤销,怒江州府搬迁。
那一年,
特意从大理请来工匠打造的县城新景观——八角楼才竣工不久;
名为图书馆,却还没来得及放进一本书;
县城的进修学校才搭起两层的支架,门窗还没装上就全拆了;
四层的工商银行大楼才启用了一年;
可容纳千人的电影院才放了三天的电影……
曾经繁华的碧江县城,就这样在这场城市的变迁中牺牲了。
全走了,什么也没有发生,只是留下了记忆……
“碧江县”这个地名便从中国地图上永远消失了。从辉煌的州府到被人遗忘的小村庄,全国仅此一处。
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那场预言中的灾难并没有发生,一些村民又搬进了空了很久的房子,可昔日门庭若市的知子罗却再也没有热闹起来。
现在的知子罗,依然保留着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房屋建筑,仿佛将小城的历史永恒的定格,哪怕沧海桑田它仍像活化石一般的存在。
走在这里的每一处,都感觉像走进一部电影的片场里。
有时候想,如果知子罗没有被遗弃
那么如此骄傲的小城如今会成为什么样子?
可世间并没有如果
那个跟我们隔着33年时光的知子罗
安静得有些可怕的知子罗
永远定格在了33年前的时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