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盈利进一步增长,也不会改变公司的发展方向。我们要做的是将她(杨丽萍)的作品传承下去。”
深创投就是投了这样一个略显“尴尬”的行业。一直以来都以投资先进制造业见长的深创投,迎来了他们第一个演艺公司投资项目。促成这项合作的关键人物之一是深创投西南大区总经理许翔。
1990年,许翔还是清华大学艺术团团长的时候,他就与杨丽萍和三宝(《云南映象》音乐总监)有过接触。当然,缘分不是深创投的投资理由。“其实,文化产业是我们未来的投资方向,好不容易碰上杨老师(杨丽萍)的艺术精品,我们当然要投资了。”
《云南映象》、《孔雀》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映象》还获得全国舞蹈比赛“荷花奖”的5项金奖。说它是精品似乎不会有人怀疑。不过,即便是精品,消费者买不买账还得另说。
王焱武对此持乐观的看法:“中国的这个市场精品太少,整个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支撑他观点的事实是,在这种供求关系的影响下,《云南映象》今年的票价涨了20%,但观众的数量不减反增。目前,《云南映象》定点演出的最低票价由120元涨至现在的180元,而最高票价则由原来的380元涨至现在的480元,在目前国内的定点演出中票价最高。王焱武也表示,“以后还会涨”。
“《孔雀》在昆明首演共演5场,加演2场,票价最高1680元,很多人都买不到票。在北京演出的加场,7分半钟,2000张票就卖完了……”王焱武用数据证明,市场对精品的需求有多么旺盛。
然而,一直以来,对资本与艺术之间的矛盾、资本对艺术的冲击力的讨论,让业内不免担心:杨丽萍公司的艺术能否与资本完美结合?前车之鉴是,早在2002年,杨丽萍开始创作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看不到利润前景的投资方突然临时撤资,一度让杨丽萍陷入困境。
但王焱武很坚定:“即便公司盈利进一步增长,或者继续有投资进来,我们也不会把剧场大面积铺开,也不会改变公司的发展方向。打个比方,如果我们做了个iPhone4,再做了个iPhone4S,那么我们的iPhone5就绝对不会像今天这样。我们要做的就是精品。无论别人怎么看,我们要做的是将她(杨丽萍)的作品传承下去,这是我们与深创投合作的基础。”
除了演出的精品性,让深创投感兴趣的还有定点旅游演出的盈利性。“比如创业板的宋城股份,该公司60%的利润来源于旅游演出。还比如,刘老根大舞台的盈利能力。”许翔认为,云南作为旅游大省,将会是杨丽萍公司定点旅游演出最为肥沃的土壤。
“更进一步讲,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以上,主要的投资机会是服务行业。如今,文化产业可以也应该得到更大的发展,这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产业的下一个热点在哪,我们就在哪。”许翔的言语掷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