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上,谁能一直跳下去?
杨丽萍如果告别舞台,不跳了,云南杨丽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未来的发展可能要打个问号。
坐落于昆明市东风西路和光华街交叉口的云南艺术剧院,是《云南映象》在昆明的演出地点。能容纳500人左右的剧场,几乎每天的上座率都可以达到80%。
演出时间是晚上8点,不过,排练从下午2点半就开始了,《云南映象》歌舞团团长李燕妮的本子上,记录着头天演出中演员们表现不太如人意的地方,演员们每天有针对性地改进,以此保证演出的质量。
“每天快到中午才起床,下午排练,晚上演出,已经习惯这样的生活了,可能以后一直都会这样了吧。”热爱舞蹈的李燕妮曾经是《云南映象》的一名演员,由于年龄和身体的原因,她转到幕后工作。
旁边的舞台上,一名身怀六甲的女士正在帮一个演员纠正动作,情急之下,她亲自做起了示范,这让李燕妮大为紧张,“算了、算了,你快别蹲了!”这位女士曾经是《云南映象》演员队的队长,虽然身体不方便,她还是想来团里帮帮忙,并以此为乐。
杨丽萍公司的演员大多都是云南本地人,从小跟随杨丽萍创业,其中很多演员由于种种原因离开舞台后,转型做灯光、舞美,继续留在团队工作。在《云南映象》首演9年后,团队里已经成长起来一批“台柱子”。
杨伍就是“台柱子”之一。晚上7点刚过,距观众入场还有一段时间,杨伍开始在舞台上热身,她跑步、压腿、下腰,动作轻盈得像一头鹿。稍后的演出中,她将用《月光》和《雀之恋》征服观众。
“我等下要去化妆,先休息一下。”热身之后的杨伍很随意地坐在一辆电单车的后座上,手指上夹着一支细长的女士香烟。“杨老师(杨丽萍)的舞蹈来源于云南少数民族生活,并用一种更美的舞蹈形式展现出来,观众更易于接受。这不但是文化的传承,也是创造,所以《云南映象》会一直演下去,也应当一直演下去。”
团里的演员们似乎都认为,《云南映象》会一直演下去。他们将一直投身自己所热爱的舞蹈事业,如果被问到未来的打算,他们往往措手不及:“没考虑过。我身体很好的,要一直跳下去。”
不过,杨丽萍和她的经营团队无法不考虑这些。目前正在国内巡演的《孔雀》被称为是杨丽萍的收官之作,可以想见,杨丽萍不久之后就将告别伴随她40多年的舞台。业内有观点认为,杨丽萍个人对公司的业务和品牌影响力占比很大,如果杨丽萍不跳了,那么公司未来的发展可能要打个问号。
“是啊,如果按照之前的发展模式,再过50年,可不就不演了么?大股东没有了,公司可不得解散了么?”云南杨丽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焱武说话时带着调侃的语气。显然,他认为公司已经找到了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