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大理州乡村旅游工作会议在宾川召开。会议上,大理州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马金钟提出,为规范乡村服务质量,大理州即将出台《大理州农家乐服务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农家乐评星级就是其中之一。目前,该管理办法正在审核阶段。今年底,将有望正式出台。
宾川县鸡足山镇沙址村委会寺前村是通往鸡足山景点朝拜的必经之地。据当地村民回忆,2011年之前,当地农家乐较少,接待率低。2011年以来,寺前村开始打造示范村,发展乡村旅游,“脏、乱、差”得到治理,人居环境开始好转,过夜游客增多后,农家乐示范户达15户,餐饮户发展至5户。
记者走访多家“家农乐”发现,寺前村旅游接待服务功能开始逐步从早前的“自娱自乐”型走向行业管理规范化。
据了解,寺前村是典型的人多地少贫特困村,当地全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1亩,规范农家乐之后,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2860元增加到2012年的6800元。此外,除寺前村,宾川县与绿色生态农业相结合的家庭式农家乐在旺季每天接待人数可达3000多人。
据马金钟介绍,目前,大理州许多地方乡村旅游还处于一种自发的阶段,而《大理州农家乐服务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将对经营乡村旅游提出明确的经营管理和服务质量要求,将农家乐分为五个星级进行评定管理,要让乡村旅游经营点更加规范。
马金钟表示,此次乡村旅游会议,旨在引导各地争创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和特色旅游村、星级农家乐、逐步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据记者了解,截至2012年底,大理州共有旅游特色乡村旅游接待点1800家。其中,特色客栈1000多家,具备一定规模的“农家乐”接待点600多家,直接带动就业人数达9.6万人。据不完全统计,仅2011年,大理州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482万人次,实现收入17.29亿元。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大理农家乐虽然遍地开花,但普遍存在娱乐项目单一、品位低的问题。该业内人士认为,农家乐要多元发展,要通过提升农家乐的建设,引进品位高的项目逐步使农家乐休闲项目多样化,实现“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观生态化”的民俗特色,要能“看有美景、食有佳肴、行有道路、住有房舍、购有特产、玩有体验”,把绿水青山、清新空气、恬静环境、瓜果畜牧等自然资源与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整合起来。
马金钟说,乡村旅游要提升质量和提高发展空间,需要由自发阶段向政府引导转变。而这种引导除了产业政策的支持外,最重要的就是要为乡村旅游发展因地制宜地制定一套与当地村庄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资源环境保护规划有机衔接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此外,规划还要具备前瞻性、整体性和延续性,防止一哄而上、产品雷同、布局混乱、破坏资源和污染环境等问题的发生。
马金钟提出,要加强行业自律,成立乡村旅游协会或农家乐协会,规范市场,规范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逐步使乡村旅游迈入规范化的轨道,维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利益,从机制上促进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此外,马金钟认为,发展农家乐还可以邀请大中专院校旅游专业的教师,或者饭店的管理人才到农家乐举办服务技能知识讲座,增强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通过组织“农家乐”经营户的代表到乡村旅游发展好的地区考察学习,接受先进“农家乐”经营管理理念。在农家乐发展集中地方还可以建立农家乐服务中心,逐步形成“公司+农户”、“协会+农户”、“农庄+农户”等经营模式,探索发展乡村旅游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