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南部。地处哀牢山和无量山上段。巍山是云南省设置郡县最早的地区之一,是南诏国的发祥地、红河的发源地、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清代御封的“文献名邦”、中华彝族寻根祭祖圣地,茶马古道重镇,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扎染艺术之乡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的彝族打歌之乡。
巍山至今保留完整的明清时期建筑格局的巍山古城;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道教名山、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森林公园、彝族祭祖圣地巍宝山;有鸟道雄关、红河源、东莲花村、回族村落和清真寺群、山龙山于图城遗址等景区景点,还有民族风俗风情、风味小吃、地方特色产品等人文资源;馆藏文物有3000多件,其中有多件国宝级文物,各级政府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8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9处。2003年文化部公布巍山为“中国民间扎染艺术之乡”,2005年,县人民政府公布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82项,2008年,国务院将巍山彝族打歌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巍山古城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从星拱楼延伸建东街、南街、西街、北街。现拱辰楼为古城中心,形成了南门城楼、星拱楼、拱辰楼、文献楼(现群力门)的一条中轴线,中轴对称,形成棋盘式格局。拱辰楼成为古城标志性建筑,和南面的星拱楼相对。星拱楼檐牙高挑,挺拔俊秀,玲珑剔透,因此又有“凝秀楼”之美称,1981年被巍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巍山古城内至今保留有25条街,18条巷,总长14公里多。街巷纵横交错,保留了明清棋盘式格局,街道宽窄有别,体现了道法自然的营造观。有明清以来的一大批古建筑和古民居。古城民居大多保留了明清建筑风貌,多为土木结构,青瓦坡顶的“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殷实人家则两种布局相连形成走马转阁楼,有的是以“六合同春”布局,如南街8号院,有的是两院三方一照壁相连。民居大门多为单檐或重檐,木架瓦顶,出阁架斗。盛栽花木,有“满城朱兰风亦香”的赞誉。西北为蒙化府署,西街建孔庙,东街为察院行台、守备道署。南街有布政分司、南社学,报国街有等觉寺及双塔,东南隅建东岳宫,西北隅建崇正书院,东北隅建玉皇阁、文华书院,北门外有规模宏大的土知府。后又建蒙阳公园和体育活动场大操场。所有古建筑规模宏伟,造型美观,结构严谨,出阁架斗,画栋雕梁,工艺精湛,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写道“蒙化城甚整,乃古城也,城中居庐亦甚盛……是反胜大理也。”近代专家学者考察巍古城风貌后也赞不绝口,提出了“北有平遥,南有巍山”的称誉,2008年9月巍山县与山西省平遥县缔结为友好城市。巍山古城也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于1994年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感悟千年南诏文化,品位民族风情,体验休闲安宁的旅游胜地。
巍宝饮食文化
巍山饮食文化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吃在巍山”之美誉。其中的彝家八大碗、巍山咸菜,(火巴)扒肉饵丝、青豆小糕、凉粉、米线等,都是云南省内最具特色和吸引力的地方传统小吃。成了游客品尝美味必去的地方。
巍宝旅游交通
巍宝山景区内公路等级较高,通达性好,游客可以畅通到达旅游目的地。巍山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较到位。从大理苍洱景区到巍山景区只有短短的20公里,且有高速公路相连,游客从昆明到巍山,交通十分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