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清、昆明兴—见证滇池”摄影大赛214个奖项全部揭晓。
两组间隔40年的照片分别斩获大奖——其一是我省已故著名摄影家杜天荣先生的《滇池组照》,在最后一轮获得2/3票数,位居榜首;另一张则是摄影发烧友高永顺乘飞机出差途中的偶得之作《航拍滇池》。此外,无论专业,还是偶得,照片内外都是对滇池赤忱的爱。
盘 点
5000来稿创下N之最
今年3月起,“滇池清、昆明兴见证滇池”摄影大赛正式启动,活动由云南滇池保护治理基金会主办,昆明滇池保护治理促进会、春城晚报、昆明摄影家协会承办,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昆明市文联指导。
昨日,主办方总结了活动的情况,参赛的作者约450人,5000多来稿,年龄最小者是12岁的小学生,最长者为80岁的耄耋老人。
原本是省内征选,未料想活动辐射到省外,大量佳作从北京、上海、香港、山东、广州、贵州、广西等十多个省(区市)寄来。
此外,拍摄年代最久远的来稿是1928年时,一位日籍友人镜头中的滇池组景,最新的照片是截稿前一日湿地公园的美景,这些来稿跨越了近一个世纪。
从胶片时代,到数码世纪,来稿中既能看到带有时代烙印的彩色反转片、人工手绘彩照,也不乏现代技术流的红外摄影、大手笔的飞机航拍……
“像这样的单一主题比赛中,此次活动参与者涉及省份之多,作品题材丰富度,时间跨度之大,征集稿件数量均为省摄影家协会历史之最。” 昆明摄影家协会主席马克斌点评本次活动时,一口气点出了“N个之最”,在他看来,这种远远超乎预期的效果,说明了“不止昆明人、云南人眷恋滇池,整个国度都关注着这一潭碧水的状况”。
现 场
评委丢纽扣选照片
“这是一次透明、民主的评选。”12人的评委团由昆滇摄影界大腕、滇池治理基金会负责人、政府领导、媒体负责人组成,取舍标准并不一致,但不论背景与身份,评选规则面前,每个人的投票权都一样。
评委团的任务很艰巨,一天之内,必须以近20:1的比例,从5000余幅作品中遴选出最后的214个奖项。
第一轮评选耗时最久,举手表决,6小时遴选出近200幅。
到了第二轮评选,12位评委每个人领到了一小把纽扣,五颜六色,“看上哪一张,就把纽扣丢到照片上。”
通过丢纽扣,他们确定了61幅照片,那是一二三等奖的“大奖后备库”。
到了第四轮,评选进入“最痛苦”的阶段,每个评委只有3票。
“哎呀,我太激动了。”性格着急的男评委一下子就使光了3张投票权,很是郁闷。也有始终不出手的女评委,最后捏着3颗纽扣,在照片前走来走去,犹豫不决,大家都喊她“淡定姐”。
云南滇池保护治理基金会理事长李江透露,接下来,基金会将把获奖照片公开展示,具体的方式还在考虑,或集结成册出版,填补滇池影像史料的空白,或策划系列图展,巡回展出。“无论哪种形式,都将成为云南迄今为止内容最丰富、历史跨度最久的滇池可视记忆。”
获奖名单
增设100个特别参与奖
一等奖(2名)
杜天荣 《滇池组照》
高永顺《航拍滇池》
二等奖(4名)
杨长福 《滇池归帆》
高宏《关注滇池,保护滇池》
吕志华《7·16滇池横渡》
刘嘉《走向碧水蓝天》
三等奖(8名)
伍金贵(提供)《1928年日籍友人拍摄的滇池组照》
张卫民《盘龙江原貌》
邢毅 (提供)《向滇池要粮》
廖可夫 《海埂滇池浴场》
简志标《俯瞰高海公路》
张至纯《滇池仲夏》
黄志民《夏日的海埂公园》
赵云生 《渡口》
214个奖项,一等奖2个,奖金各6000元,二等奖4个,奖金各3000元,三等奖8个,奖金各1000元,优秀奖20个,奖金各800元,入围奖80个,奖金各300元。面对市民们高涨的投稿热情,主办方最终新增了100个特别参与奖。本周,主办方将与获奖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