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城里,提到“糕点”二字,人们会不禁想起名店“稻香村”。北京稻香村始建于光绪21年,位于前门外观音寺,南店北开,前店后厂,很有特色,当时称为“稻香村南货店”,是京城生产经营南味食品的第一家,经历了历史的种种磨砺,如今发展为独具特色的民族品牌。稻香村食品讲究“四时三节”,如今,刚好到了月饼上市的日子,稻香村月饼继续着属于自己的月饼文化。那便是用料讲究正宗,核桃仁要山西汾阳的,因为那里的桃仁色白肉厚,香味浓郁,嚼在嘴里甜;玫瑰花要用京西妙峰山的,因为那里的玫瑰花花大瓣厚,气味芬芳,而且必须是在太阳没出来时带着露水采摘下来的;龙眼要用福建莆田的;火腿要用浙江金华的等等。做工讲究“凭眼”“凭手”,例如糖熬制到什么成色全凭师傅的经验,把熬制的糖锅端下灶台,早一分钟没到火候,晚一分钟火候又过了,这就是所谓的“凭眼”;“凭手”则是指将熬好的糖剪成各种形状,这全是手工活儿。最初,稻香村的创始人郭玉生为了把稻香村这块牌子叫得更响,鼎力开发南味食品,不惜重金从上海、南京、苏杭、镇江请来名师,一个个风味独特的产品纷纷摆上柜台,肉松饼、鲜肉饺、枣泥麻饼、酱鸭、筒鸭、肴肉、云片糕、寸金糖……越来越多的人们走进稻香村,拎一盒印有“上品官礼”字样,品贵名重的糕点;买几包酥糖或几块熏鱼,稻香村的食品在京城真正成了敬父母、送朋友的馈赠佳品。自创立起,稻香村也成了许多文化名人经常光顾的地方。作家谢冰心、清华大学著名体育教授马约翰、京剧名角谭富英,都经常到稻香村买上可心的吃食。1912年5月,鲁迅先生来到北京,寓居宣武区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这里离观音寺稻香村仅有两三里路。据《鲁迅日记》记载,从1913年到1915年期间,短短两年多时间,鲁迅先生有记载的到稻香村购物就有15次,成为稻香村为之骄傲的故事。